黃淑嫻,香港作家,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曾出版散文集《理性的游藝:從卡夫卡談起》、《亂世破讀》與攝影師阮智謙和賴恩慈合作。短篇小說集《中環人》獲第25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本好書、《電影小說》(合集)和《全日供應》(合集)。詩集《絕地抒情》與攝影師阮智謙及作曲家鄭靖楠合作。文學與文化研究專著有《女性書寫:電影、文學與生活》及《香港影像書寫:作家、文學與電影》。主編《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合編)、《香港文學與電影》(合編)、「一九五O年代香港文學與文化叢書」六冊及《香港.一九六O年代》等。
賴恩慈 Mo,香港電影及劇場編導演、教育工作者。香港十大傑出青年、香港精神大使、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新秀獎(電影)得主,張國興傑出青年傳播人獎及浸會大學傑出傳理人獎等。「一毛製作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劇場表演代表作獨腳戲《女兒紅》,獲邀到荷蘭上演英語版。劇場導演作品包括《坐在學生凳上的人》及《我玩故我在》。劇情短片《1+1》獲鮮浪潮國際短片展最佳電影、鮮浪潮大獎及IFVA公開組金獎等。長片《N+N》入選香港亞洲電影節等。曾舉辦個人畫展「線。情」及與黃淑嫻、阮智謙合作出版散文攝影集《亂世破讀》。浸會大學及嶺南大學客席講師。
阮智謙,香港導演及攝影師,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書院主修電影,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作品以個人抒情的筆觸關注社會問題。導演作品包括《日照太短》、《漸暗漸行》、《生如夏花》、《以前以後》及《朝生暮死》等等,後者獲香港鮮浪潮大獎及公開組最佳電影。攝影作品包括《遊園驚夢》、《傘》、《東西:也斯紀錄片》、《1918:劉以鬯紀錄片》、《風景》、《相濡以沫》及《十年:冬蟬》等等。2019年於台灣國立清華大學及國立交通大學舉辦個人攝影展「霧、林、城、人」。與黃淑嫻及賴恩慈合作攝影散文集《亂世破讀》,與黃淑嫻及鄭靖楠合作攝影音樂詩集《絕地抒情》。
《悲傷的日子如何過》收錄香港作家黃淑嫻的65篇文章、香港導演和攝影師49張攝影以及香港電影及劇場編導演賴恩慈38幅繪畫及演出作品,記錄了三人走過的2017至2021年的香港,讓讀者在字裡行間找到共鳴,在影像中認出彼此熟悉的感覺,在繪畫中拾起情感的記憶,一起度過悲傷的日子。
目錄
一 思世
日常活在古老鐘聲下的人 20
孤獨的聲音 24
感情的年齡 28
都市廢墟 32
我與你的距離 38
去旅行,去到盡? 42
傳說中的「早睡早起」 48
執屋總在晴朗天 50
疾病不能重傷的香港 56
樹的呼吸 60
活在陽光外的人 66
成長當身上的繩索鬆開,告訴我你喜歡什麼 70
我和你的七十萬個小時 73
1950 年代的怪獸家長 76
大象寄來的一封信 80
不能成為你所批評的人 83
邂逅中環・逆看中環 86
森林的信箱 ── 《小婦人》的愛情 timing 91
不快樂的快樂 94
人間規條 97
風暴風暴過後,回到千瘡百孔的香港日常 102
比風力更狂,比地搖更瘋 106
我們選擇看怎樣的世界? 110
險 120
罷買的世界路線圖 124
十八種回家的方法 128
在柏林走路的香港人 132
一個人的飯桌 136
疏離與關懷 140
讓光明與暗黑同走進課室 142
藍色尖沙咀 ── 記住社區 144
回憶作為反抗 148
2019 年十八區生活記趣 152
沒有畢業禮的這年 156
素人與社區 158
生活是無盡的探險 ── 談「有關」與「無關」 162
究竟哪種悲傷是最悲傷? 166
我在 2003 年學到什麼? 171
恐懼的病毒 174
最古老的病毒 178
被陌生化的生活 183
「清潔香港」的「香港」其實在哪裡? 186
Made in Hong Kong 191
在黑暗荒路的遠處看到微弱路燈 194
「耐人尋味」作為生活態度 198
好想見你一面 201
回頭已在歷史的定格中 204
船沉沒時 208
離開,或留下 211
四 思光
但影子終究生於光 ── 談走難 216
我能逃避這喧囂的世界嗎?── 在極端環境思索人生 221
牆內牆外 ── 夜讀《陳健民獄中書簡》 224
午後陽光的孤寂 ── 讀法國小說《長崎》 227
到海邊去 ── 讀三島由紀夫 230
總要面對與你不同的父母 ── 讀《棄貓》 235
明白了生活是騙局,足夠嗎?── 在茫茫路上讀托爾斯泰 238
沒法真正開心的日子,詩或會幫到你 243
冬日烈風下談〈兩個油漆匠〉 246
掉了鼻子的官員 ── 果戈里的批判與想像 250
是清晰一點?還是模糊一點?── 讀村上春樹《第一人稱單數》 253
變成怪物的我們,才看到自己是怪物 256
家如水般流 ── 讀《游牧人生》 259
如水的橘子 262
恐懼 266
後記
黃淑嫻:烏雲若然不散去 270
出版資料
作者:黃淑嫻、阮智謙、賴恩慈
出版語言:繁體中文
頁數:274頁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
ISBN:978-988-79168-4-0